采访任务汇总(补)

第一轮采访 复盘(15分钟)

1、第一轮采访总时长:  16分37秒  

主线索:从“最近生活怎么样”话题到“和朋友的趣事与看法”话题到“友情观总结”话题

有没有从中产生核心的主题?她的友情观

2、请摘录你最难忘的对话三则(一问一答姑且算“一则”)

她说她不会因为与老友的分别而进行自我内耗,而是很正常的去约他们出来

她说她喜欢性格和自己相似的,比如爱运动

她说她不会去维系一段并不合适但是互相欣赏的友谊

3、这次采访对你的人物初稿最重要的贡献是?深入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朋友类型,与对社交的一些态度,简单认识她的交际圈形成方式

4、你认为,你的人物故事主线将会是怎么样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现在想围绕她和她的朋友们展开,加一些她们经常干的事情来充实文章。

其中的情节详略分布将会是怎样的?能否大致列出来?

介绍采访对象—-讲述事件—-与他人(大概是我这样性格相反的)的区别(暗提)—–总结(到时候看写的感受啦)

 

第二轮采访 启动(15分钟)
  • 第一轮采访给你最大的启发,收获、教训?

会有的时候对方没有按照自己预判的回答,就有点想不到具体该接着问什么导致场面有点尴尬,太容易尴尬导致采访特别紧张。

启发就是可以积极的回应对方,或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自然而然的产生问题,当做正常聊天会比较放松

  • 第二轮采访的目标(尤其侧重 和第一轮有什么不同 哪怕是同一话题的更加深入也行。需要清楚)补充事实性信息?更深入地交流情感、想法和观念?转向新话题?以初稿征询对方建议(不十分建议)……?

深入询问一些观点,用事件证明,进而对她的性格有些简单认识(建立联系)/自我认知与他人的差异

  • 你认为第二轮采访的预约和采访方式将会和第一轮有什么不同?

不会,依旧面对面

  • 你认为,第二轮采访进行中的策略将会有什么调整?

设置更详细的提纲,争取是那种主要论述的方面而不是具体的问题

  • 第二轮采访后,有否信心写完人物故事?

有一说一不太有,对这个人物故事没啥信心不太会写可能

 

采访(共2轮)复盘(15分钟)

这两周,大多数同学第一次实践了通过采访和他人面对面交流。你做得怎样?

还不错吧,因为我非常内向,不太擅长这类,这样已经很满意了

收获了什么?

对采访对象更了解了。她比较成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进入她的内心看一下;锻炼了自己的采访能力,简单体验了一波当记者(?)

从采访前的敲定采访对象-准备提纲-预约,到采访的实际开启-完成……请回忆两轮采访中自己的表现和经验/教训,回答复盘问题

  • 两轮采访给你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完成得怎么样?

与人交流是最大的挑战,我不太擅长在不自然的条件下问一些问题,特别是带有一些任务性的去做。所以我觉得虽然总体感觉不太好,但是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 采访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新的困惑?

感觉更外向(?)世界上没那么多容易尴尬的事情,只是自己不太能走出舒适圈;无

  • 之后如果有机会,你愿意采访什么人吗?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太煎熬了

 

人物习作 二稿写作+头脑风暴  (55分钟)
  • 你认为,你的人物故事主线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主要围绕她和她的朋友们展开,加一些她们经常干的事情来充实文章。

其次就是加上这次补充采访到的内容,丰富人物形象

2、其中故事讲述的推动力是什么?个人认为可以是采访时间的推移(话题深入)

首先,有“推动力”吗?不好说哈哈哈哈,可以会和这些贴一点边,写的时候有点放飞了

其次,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引出下文,过度自然

3、其中的情节详略分布是怎样的?能否大致列出来。

介绍采访对象—-友情/社交:讲述观点+论据(事件)-与性格的联系/性格造就了观点-与他人(大概是我这样性格相反的)的区别(暗提)—- –总结

 

小伙伴支招(10分钟)
  • 你认为初稿的最大闪光点是什么?哪里吸引了你?
  • 你希望在哪里了解更多?

人物初稿1+2

她是我的表妹,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我们有许多共同的回忆。于是想借这个机会了解她对有关过去或者现在的一些看法。

对于她,我最想了解的就是“社交”。在我看来,她就像是那种有着永远用不完的社交精力的人,这种不可思议困扰我多年。

众人对她的评价五花八门,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不怯场”。也许是父母基因的作用,她从小就不会在意“尴尬”,造就了现在大大咧咧的性格。「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所以社交对我来说必不可少,我会花费大量时间去与他们互动」她这么评价自己。她始终如一,不会在性格上做出太大的变动,由于每个阶段都会流行双人结伴的友谊,所以自然会有付出较多来维系关系的一方,被问到交友主动被动之分,她说,「我会主动开始一段友谊,我觉得这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划分的事情,如果时机合适,谁先谁后又有什么区别呢」。她不是不知道学生时代的“规则”,只是不愿有目的的开启一段关系。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身处泥地的鱼,那么她一定是最洁白无瑕的那只,因为她从不参与社交中的明争暗斗和互相拉扯,自然会出淤泥而不染。

每个朋友在她心中,都一样重要,即使许多人可能会需要偏爱。她说,「我一直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是特别幸福的事情,虽然他们性格差不多,但是给我的情绪价值却有所不同」。她不像普遍意义上的那种,需要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她更能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她很需要自己的每个朋友,及时他们未曾闪闪发光,也能在她心中熠熠生辉。她很成熟,有着不应该属于14岁的成熟,网络上掀起“意难平”的热潮,但她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虽然这么要好,但生活轨迹终究会不同,共鸣减少,这是必然的,维持友谊不仅仅是靠着空间的接近,也没什么必要非得抓着一段关系不放」,她始终觉得,「没必要死皮赖脸的和一个不喜欢你的人社交」。我称之为“清醒的,自爱的”。一个人如果足够爱自己,便不会因为各种分离而崩溃大哭,便不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让身边的朋友疏远,进而循环往复,神经兮兮;一个人如果足够清醒,便知道这些都是人生的常态,不会觉得天下负我。“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的一点点”,所以,不是“下次再见”,而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空间上的遇见罢了,在心里,好朋友会一直记的你的存在。就像她说,「我从来没觉得能和朋友一生一世在一起,但是我一直相信,不刻意维持的友情才是更好的一段关系」。在她看来难忘的事情,却没有那么独特,「有一件和朋友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在生物课和我的灵魂伴侣在教室最后面,那一瞬间好像整个世界只有我和她,我们像留在了时间裂缝中」。

她是乐观而独立的,勇敢而热情的。「我会喜欢那种积极正能量的朋友,性格相似可能相处起来会更加舒适」,这也许就是问什么她能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的原因之一—她的朋友们都是天真烂漫,掏心掏肺对别人好的那种。「我不会太关注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如果ta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会忽略ta第一印象带来的不好的印象」,她知道第一面代表不了什么,所以她并不会特别关注这一点,于是常常给人一种“万人迷”的样子,万众瞩目。

朋友们是她的缩影,但她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但其实,每一个和她相处的人都很轻松自在,原因之一是她对一段关系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一段不和的关系,我更倾向于双方自发的疏离。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我很少和朋友发生矛盾,如果有也会及时解决」。她很大方,只关心对方的情绪而不考虑现实因素,比如是否物美价廉。

正由于她的直接坦荡,才会让一切公众讨论过的交友问题都消失不见了吧。

「我不想改变自己的社交模式,但未来变幻莫测」。没人可以亘古不变,但总有一个声音和我说,她们还会是原来的样子,还是那群热烈表达喜欢的小孩儿。

avatar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