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静的,但又是跳脱的

我是安静的,但又是跳脱的
我是一个信息学竞赛选手,也就是同学们眼中所谓的“码农”。
我是安静的。偏安于机房一隅,思想在头脑里如风暴一样旋转,手指在键盘上如蜜蜂一样飞舞。这时的气质应该是冷酷的,因为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来打扰我。在各个难题之间穿梭,各种公式纷至沓来,唯有安静,才能艰难地从中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打模拟赛的时候,整个机房便只剩下劈里啪啦的键盘声了,每个人都颜色肃穆,一心扑在题目上面,此时安静便是唯一的解法。
我又是跳脱的。在各个信息学论坛里,我膜拜大佬们的精妙解法,“狂妄”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解法,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平时歇息的时候,与朋友开着没有意义的玩笑,调侃他们的“典故”。
这大概的确非常的合理,因为绝大部分人应该都是由“动”与“静”结合起来的,没有人会一生窝在寂静的小角落,也没有人会一直蹦蹦跳跳的,那便是社交恐怖分子了。想安静的时候就安静,想动的时候便肆意的活跃,人便是如此复杂又简单的,唯一的决定因素大概也就只有环境吧。大多数人估计也就是在这个平均的分界线上吧。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那么必定是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NEET族整日窝在家里与快乐水零食与游戏为伴,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交活动,这便是一个极端例子,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遭遇过什么重大的事故,随后便一蹶不振了。相反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社交恐怖份子”,他们不管与你的关系是否相近便冲上来聊天,让人十分困扰,我却是不知他们是怎么养成的,但大概也是由什么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吧。
但是生活终归是平均的,上述的例子终究是占少数,动静结合才是人之常态。在生活中假如你在某一天感觉自己这天有点过于活跃了,大部分情况下一天就会收敛一点,反之亦然。就像生物中的“负反馈”与“种群密度”一样,我们的活跃程度都是在某个常数周围波动的,大了就变小一点,小了就变大一点。上述的两种极端人才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对于NEET来说这个常数非常小,而对于社交恐怖份子这个常数非常大罢了。
那么这个常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抵上就两点:周围的人还有教育因素,假如某个人一出生周围就都是非常活泼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常数多半会非常大。
总的来看,人是平均的。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