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

你那年三岁,幼儿园小班。

你收到了妈妈送的日记本。

这来自于妈妈不断刷新闻资讯获得的秘诀,写日记有助于孩子早日建立语言习惯、培养逻辑思维,更是有700分学霸分享从小学一年级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于是你的妈妈为了让宝贝闺女考上701分,从幼儿园就着手准备了。

正是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听到妈妈说可以把开心事情记录下来,你觉得这简直太酷了。于是第二天,就带着和你两个巴掌差不多大的紫色横线本去幼儿园炫耀了。

伙伴们惊叹又好奇,你却神气十足:“你们别动,我现在挑一个我最喜欢的朋友先画在我的本上!”孩子们听了,各个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等待你的抉择。

你挑中了玩得最好的小溪,实际上你和小涵关系也好。只是在平时的相处里,小溪更蛮横,于是你觉得这次不选小涵应该问题不大。

没错,三岁的你确实已经对朋友的性格了如指掌了。包括这次,你又一次猜对了。小涵白胖胖的脸上只是多了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失望,圆亮亮的眼眸耷拉下来,期待从你身上撤去。而小溪确实显而易见的高兴激动,眼睛弯、耳朵红、蹦得高。你注意到二人明显的反应程度对比,暗喜自己又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于是你翻开崭新的第一页,是印满横线的一张纸。你攥着小溪最喜欢的粉色水彩笔,于横平竖直之中果断落笔。

你好像忘了,你没用过笔,更没画过画。但夸下去的海口总要实现,你只好每移动一厘米抬一次头,犹犹豫豫、断断续续,笔墨洇透了纸。

总算是画完了,你看着手里的抽象派作品,既疲惫又懊恼。除了小溪今天头上的蝴蝶结,你却再寻不到一处成为她们友谊的佐证。

后来的第三天,第四天,你都带去学校了,如约而至地画上自己心仪的伙伴。小涵很快就被画在小溪后面了,画中的小涵双手放在悄悄并齐小腿上,腼腆地微笑着。

就这样,本子上刻画了你与幼儿园最要好的几个伙伴的独家记忆。

到了第五天,你有点画累了,三四岁的小孩们找到一个新事物只是下一秒的事情,大家不会再那么激动了。

一周结束,你开心地分享给妈妈。“妈妈!你想不想看我的日记!”

妈妈微微笑着,用大人理解的期待语气回复了一句“好啊,你拿来给我看看”。

你不确定妈妈开不开心。妈妈既没有眉飞色舞,也没有期待得直跺脚,还将你主动分享转换成了被动上交。于是你期待值减半地交了上去。

“诶呀,这画的啥呀,哈哈。”

妈妈不懂你的艺术,更没领略你的威风,她只觉得你的胡画糟蹋了这个该工工整整写下日记的横线本。

后来,妈妈似乎也意识到了你还不会写几个字,于是她自顾自的开起了每晚放学的汉字小课堂。

“来,对,大这个字怎么写……”

你稚嫩圆润的小手还不能完全握住笔杆,妈妈的鼓励却让你格外自信地画出一个又一个字。经过一周的学习,你不负众望地学会了“我”“今”“天”“很”“开”“心”。或者说,经过一周的反复刻画,聪明的你记住了这些字的样子和排队的顺序。

这天起,你开始第一次在日记本上写字,上一次在本子上留下痕迹还是一周以前。你用着不正确的握笔方法,专注地画出六个熟悉的老友。妈妈在一旁举着手机为你记录,录完就发到家庭群了。

无论如何,会写六个字在你的同龄人里无疑是遥遥领先的。

你从心底地感谢妈妈,让自己变得这么聪明、这么引人注目。后面的几天里,你又把日记本带到幼儿园了。乐此不疲地向伙伴们展示你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一天一遍,你“每天都很开心”。

直到有一天,你最喜欢的紫色芭比铅笔铁盒丢了,你不开心,你很伤心。你独自坐在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区里,思考了很久,拿出小小的日记本,写下:

“我今天很开心。”

 

 

后来你六岁,上了小学。

妈妈不知怎的又想起日记这件事情,还不断地感慨你做事三分钟热度,劝慰你上了小学一定要好好坚持这个习惯。你本是已对日记没什么兴趣了,但从妈妈以能提升作文成绩的为主论点的论证中,你意识到现在的你可以更自如地记录更详细的好玩事了!毫无疑问,你再一次被日记吸引了。

一周过去,你的本子上被写满了拼音和汉字,还有你精心绘制的小插图,那是你和好友玩耍的独家记忆。

手指一边飞快地写着,嘴里一边笑出声来。

“来,我看看你这周学什么了。”

学什么了?你学到了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身体要再灵活一点,用木棍堵蚂蚁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否则会把蚂蚁压死,你还知道学校教学楼的后墙上有一整墙的蜗牛,用手悄悄一拨它们就都掉下来……

但这似乎不是妈妈想让你记下的,

“妈妈,这个又不是作业本……”

“我当然知道,随手记点知识不是什么难事啊,你应该感到快乐啊,难道你把学习当做一件苦差事吗?”

“我没有……”

实际上,那时的你连学习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你猜妈妈应该误会了你,于是只顾着反驳。

后来,你按照妈妈温柔的指导进行了一周的知识记录,你发现有时候记录些有趣的知识也很不错,你知道你并不讨厌学习。

不仅如此你还喜欢用充沛的活力填满学习的内容,这段时期的记录,是愉悦的你和新鲜有趣的学习生活的独家记忆。

 

2015年4月27日,天气晴,你画了一个戴墨镜的太阳。

“今天数学课上学到了数字的写法,我最喜欢5、8、0,因为他们圆,应该有好吃的吃。”

 

2015年4月28日,下雨了,你在本子上画了很多小点点。

“下雨了,雨这个字长得真像雨啊!”

……

 

再后来,等日记的新鲜感被学校内每时每刻的新知代替,你慢慢忘记了每天写日记。等到妈妈要检查的时候,你会一天狂补七天的内容。

“我今天很开心。”

 

 

你十一岁了,上五年级。

你的学业压力加重了。或者说,你突然意识到学习需要一个结果。

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爸爸妈妈陪你到了城里,连同爷爷奶奶一起全家蜗居在一个60平米的两居室。此时,你学习的结果更重要了。

这段时间你在客厅学习,你的卧室没有门,你的成绩突飞猛进。

看着郊区转学来城里的你能这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全家人都夸你是块学习的料。过年回家爸妈把这一段辉煌经历说出来之后,亲戚们无不感慨:

“这以后是要上北大啊!”

这些夸奖对你很受用,你发现努力得到认可,疲惫也消去了一半。

而人不常顺,你也有考试失利,跟不上学习节奏的时刻。

妈妈递给你一本空白的图画本。

“我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在日记本上画画了,我大姑娘太累了,学累了就画会画玩一会啊。”

你看,妈妈到现在都觉得画画不是正经的记录,画画只能在图画本上。

你接过图画本,翻开崭新的第一页,空白的纸上你想不出该画哪个要好的朋友,只好于空白中横平竖直地在本上工整地默写完你背了一个五一假期的《蜀道难》,就像有横线一样。

手指一边飞快地写着,嘴里一边念叨着。

 

2019年5月10日晚

“噫吁嚱,危乎高哉。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

 

妈妈一周后翻阅你的图画本,再没提过写日记的事。

 

 

时间很快很快,你上了初中。

你有了一位喜欢的男生。

你自觉这样的感情实在是美好纯真的,于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一个密码本,在其中记录下你两年暗恋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手指一边飞快地写着,脸上一边泛起红晕。

 

2020年9月-2022年6月的日记,你写在密码本里,没人知道密码,包括长大后的你。

 

2022年7月14日 初二毕业那天

“我猜他肯定忘了,初一心理课的时候,老师为了让我们之间互相了解,在我们完成了卡片之后互相抽签。我抽到了他,是歪歪扭扭的字迹和幼稚的图像。最后在角落写了一句,“你相信光吗?”然后又用涂改带涂掉了。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好可爱的中二少年。

后来只是觉得他很帅,是发着光芒的帅气和沉稳。一次次的望向他,是他镇静的背影,是他高挺的鼻梁,是他发光的眼眸,是他滑动的笔尖。是在心理课上的相遇,是在课上的每次大笑对视,是在楼道里的偶遇,是在他面前捡起曲别针的砰砰心跳,是每次在英语课上你我鞋尖的碰撞,是我每次英语课时坐你前边的紧张,是初一辩论赛时我与你对辩的骄傲,是和你偶然对视的每一眼。

直到最后离开教室,我发现我是真的忘不了你,我一边催着好友快点走,一边从未把目光从你身上移开。我胆怯,我不敢,我害怕走到你身旁,让你在我的同学录上签字,你是我的遗憾。每次看向你,都好想记录下你的模样,见一次少一次的感觉来得如此绞心。

我恨自己没有绘画功底,没法把你的少年气记录下来。在我眼中,你一直是高高的,瘦瘦的,宽宽的肩膀很有安全感,眼里有光,爱笑,沉稳安静,幽默,白皙,手上的青筋,突出的喉结,高挺的鼻梁,在我的青春里,你是完美的。

只是心中蒹葭难消散,我未采葭只望葭。”

 

那两年的你日日将密码本珍藏起来,不希望被任何一个人看到。但百密一疏,在写完最后一篇毕业的日记后,你两年的悄然心动被妈妈偷走了。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人家真的会喜欢你吗?我就说最近怎么总是偷偷摸摸的,原来是做贼心虚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我看你这么心浮气躁的到了中考怎么办。”

 

十五岁了,初三了,是“该中考的时候”了。

初二毕业时妈妈的打击对你留下的阴影不小。其实在你的印象里,妈妈虽然有时候严格但都是爱你的,时刻鼓励你肯定你的。无论是小时候练字,还是小升初时期的拼搏,妈妈给了你很强的后盾感。可是从初二毕业的那段话开始,到初三伊始你没能迅速找到复习方法而导致的成绩下降,妈妈开始对你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你不确定妈妈爱不爱你。因为妈妈既没有在你成绩落后时安慰你,也没有把你的考试结果和平时学习结合起来看,还忘了你也正接受着自己学习成绩的巨大落差。

妈妈每次说到其他人有多么优秀,你只想转身回到屋子里。因为在你看来她不仅忘记了你曾经的优秀,更让你怀疑她从没关注过你在过程中是否努力。

你怀念曾经的妈妈,你不知道到底谁变了。

在对自己的深深怀疑中,你又想起我这个老朋友。

你尝试置身事外,用文字为身处痛苦中的你疗伤。

而那段痛苦又顽强的独家记忆,我一直悄悄为你保留。

 

2023年5月18日

“这是写给伤心的你的一段话。

你说你希望自己永远天真浪漫,你说你希望身边的每个人获得情感支持,你说你希望世界和平美好……你总是活力四射、热情开朗,你总是幽默松弛、自由明亮,你让所有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烦恼、涉世未深的傻瓜。

我知道你不是傻瓜,你只是愿意在痛苦乏味的人生中充当那一团永远热烈的火。你的痛苦常被藏在内心深处,严苛压抑的原生家庭、曾经迷乱复杂的友情,你不愿提及。只是用力压着它们,压到很深很深的深渊里。就算是朋友提及,幽默的你选择避重就轻。你用你“乐观”的眼睛把那段痛苦的经历编成笑话,讲给所有人听。你不希望每一段谈话变得压抑沉重,所以你选择用每天的积极开心一点一点消磨掉心底的秘密。

强大的感知力,是你与生俱来的天赋。你永远愿意热忱地倾听、帮助处在情感困境里的每一个人。在付出真心后,你总是在心里升起一丝希冀,总是希望自己得到温暖的正向反馈。而在你一次次的情感输出里,你似乎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计报酬的爱。

可你依旧是给予了。

你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即使你知道这个世界毫无意义,但你依旧愿意做那个爱的给予者。你是举世混浊我独清,你是罗曼罗兰口中唯一的英雄主义,你是值得佩服的。

你总是希望这个世界少一点利欲熏心的功利思维,少一点保守刻板的强迫压制,多一点豁达豪迈的自由潇洒。前者是你处在的,后者是你追求的。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被环境强制改变,依旧保留自己的思维,你是伟大的。这过程中你总是会被环境摧残打击,你会感到孤立无援、失去信仰,但这些都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所以请你坚持下去,疗伤,绽放。

你是世界的希望,是盛开最热烈的那朵花。”

 

那时的你仿佛深陷泥潭,于是你又把你比作一棵小树,悄悄向我诉说着你的无助。自己却又以劝慰者的视角,轻轻擦拭着你的每一处虫咬。

 

“我希望你知道,用蛮力挣扎只会使自己陷得更深,冷静下来缓缓爬出或许才是正解。

我想我与你在某一时刻是绝对共情的。

起初,你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毫无防备地出现在土壤之中。在没人和你商量的情况下,你要准备开启你的一生。或许,在生命伊始的那几年里,你得到了不少来自土壤舒适的拥抱,你被给予不错的养分,使你沉醉于短暂的幸福之中并憧憬着未来的一切。

伴随着你的迫不及待,小小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你呼吸到了那么清鲜的空气,你喜欢阳光照在你的身上,你喜欢鸟儿常来向你问好。你不太担心狂风暴雨,因为你知道土壤会给你最安稳的保护,你享受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渐渐地,时间仿佛在你从嫩芽到小小枝干的过程中飞逝。随着你逐渐长高,你对外界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狂风暴雨来临之际,一向呵护你的土壤让你感到渐渐被疏离。它们不再一味地拥抱你,而是不停地催促着提醒着你:它们不能一直陪着你,长大是自己的事情。一边,你希望自己长得更高更壮一点;一边,你的根在泥土里越扎越深。

你或许成功地在一轮细雨中挺直腰杆并努力坚挺着。这时,你常常能听到来自其他土壤地赞扬:这小树苗不错啊,将来定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不明白,为什么仅仅通过一次考验就能断定未来风雨无阻。只是身旁的土壤一点点挤过来,先是挤到孕育你的土壤,它们同样受到四面八方的拥力,与其汇集在一起,用力地推着你往上长。你有时会突然意识到,小时候的你是自己盼望着长大,现在好像在被推着长大。树木总是这样的,一被推着,就会忘记自己内心的想法。

现实的真相是,你并不能如它们所愿,风雨无阻地迅速强壮。成长的路上你遇到一个一个的难题,多数被你成功化解,但仍有少数使你暂时落后。遗憾的是,土壤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你该成功克服,所以你的失败引起了它们极大的反应。此时,被赋予众望的你不仅面临现实中的成长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土壤的顶推。事实上,它们已经推不动了。在一次次暴雨中,它们也早已不是湿润温暖的土壤,逐渐变成泥泞衰退的泥浆。只是看到其他树苗仍在疯长,它们感到焦急。它们为你焦急,为它们的孩子焦急,为它们自己焦急。我知道的,此刻的你一定很怀念幼苗时期来自土壤温暖的拥抱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于是你总是尝试向它们索取一点能量以供你继续向前拼搏,可常常以失败告终。它们固执己见地认为长大了的树苗不需要拥抱,与其浪费时间在这种小事上,不如抓紧赶追遥遥领先的树群。

可你似乎总想在此刻探索些什么。你总是在思考,拼命长大为了什么,长成参天大树又能怎样,究竟该怎么过完你的树生。或许不幸的是,孕育你的泥土认为此刻的你正在本该拼搏的大好年华浪费生命。同时由于你实力和运气的失误落下的差距,它们不断地警醒着你:“再不追,就一辈子也追不上了!到时候你就完了!”一声声督促犹如震耳欲聋的警钟,使你不得不放弃了成长上的许多乐趣。你的目光不再望向远处的山河,不再瞥向墙角的野花。你只是一心想着要长大,你的眼神变得空洞,或者说,你的眼睛和闭着并无差别。

我想你会对此感到疑惑和痛苦。你不解,为什么孕育你的和摧毁你的都是它们;你惶恐,担心你永远也逃离不了它们;你彷徨,因为你心中对他们还有不断的牵挂。

皎皎莲花不惧淤泥却是心怀感激,树生很长很长,泥土初心不坏但别被它们困住,你要自己滋养自己。而大自然中有千万种绿,只要你有缓慢生长的勇气,只要你有唯一的长进,定能绽放出生命之花。”

就这样,我慢慢陪你熬过了中考,你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笑容重现在妈妈的脸上。

 

今年你十六岁,高一。

从上了高中起,你迟迟不能接受高中生这个身份,因为这似乎意味着你离高考也不远了。

在这个年龄里,你一时无法反应过来的还有不少,于是你又把它们记了下来。

 

2023年12月29日

“我总是对年龄有一种模糊的认知。从六岁起,对年龄的认知是最清晰的,总盼望着新一岁的到来。直到十岁,随着年龄由个位数变成十位数,我开始模糊的意识到自己从‘小孩子’变成了‘大孩子’,但是行为上好像没有太大改变。被问到年龄的时候,不再脱口而出,而是思考、犹豫。再次忽的意识到,是在十五岁。随着离‘十八’这个数字越来越近,每成长一年就意味着像成年更进一步。‘成年’,变成成年人。十五岁之前一直被告知‘还是小孩’,根本没意识到这个看上去离我很远很远的事情,正在逼近了。”

 

除了对年龄的困惑,你也产生了对人生的迷茫。人们看上去一辈子都在考试,你疑惑究竟在考什么,又要试几遍。

在反复的思考和徘徊中,你决定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天地浩大,若是仅将一苇小船放置于池塘之中,自然觉得无趣疲惫。而若随性遨游于无边天地,才算是体悟到旅程的魅力。

依我所见,有目的的旅程才会迷茫,而我,只是来世界散步。

我言之散步,并非狭义上的‘慢走’,不求上进。而是放弃强目的性的功利心,关注过程的美好。于是我便认为,我们终其一生不为超越众人、成为‘成功人士’,只为不断地探索、感知这个世界。探索自然之道,感受山河湖海之浩瀚、鸟语花香之灵气。感知人性之喜怒哀乐,体悟文字传达的人文关怀。

我不愿意做计划,是不愿把自己限制在条条框框,也是觉得不计划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我以为,我的人生或跑、或走,并不仅仅因为他人的速度变化,而是以个人的自由意志为主体。我学习,是因为我愿意去学习某项知识,而非是我需要去学习。而此处的自由意志,也绝不是‘只为了个人私心’。我热切地希望为集体作出贡献,前提都是我发自内心的愿意,而非是由于其他外界因素。

我愿意去争取时,愿意去迫切地探索时,我就跑。我愿意慢下来细心观察,体悟世间万物时,我就走,亦或是停。总之,不论是心有猛虎之时,还是细嗅蔷薇之刻,我都愿意尊重内心的第一感受。而非厌厌地抱怨:他们那么卷,我也没办法…”

 

除此之外,你开始怀念童年的美好。那天你回到爷爷奶奶家的老房子,想起那些夏天躺在炕上用奶奶手机写日记的故事。于是又顺着这件事,又写了一次故事。

 

“走在村子里,幻想里这是住着李光头宋钢的刘镇,也是孙光林和苏宇相遇的那条大道。一段段故事的联想源头,原来都是媛媛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的赵圈河。

被野狗吓得跑回院子,盯着那些老物件出了神。

忘不了那些年的暑假每天早上故意把漱口水吐在砖头缝里,再光荣地向奶奶炫耀,以得到奶奶看似恼怒又无可奈何的神情。

会和爷爷一起在门前的两颗枣树打枣吃,爷爷打枣,我兴冲冲地一个个捡起来塞嘴里。

上午缠着爷爷给我用小板凳在铁门口自制秋千,听着咯吱咯吱绳索之间的摩擦,我反倒玩得更起劲了。那时村子里还没修路,我玩秋千的地方被我的脚挖出了一个大土坑。

也会因为想吃雪糕和奶奶委婉地说“我嘴巴好热呀”,最终成功拿着一块钱硬币去隔壁小海超市换来了一个大火炬冰淇淋。再跑回家迅速地把电风扇打开,盘腿坐在炕上用小小的电视看旋风少女。

中午睡不着于是躺着炕上,用奶奶的老式三星手机写写流水账。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微信,所以内容常常是以和爸爸妈妈对话为口吻,细细讲讲一天的事儿,然后保存。

也会细细观察奶奶打鼾的模样,那时候我好像真的掌握了奶奶打鼾的频率和特点。

下午总会跑到前院找比我大一岁的小姑玩。我却不愿叫她小姑,只叫她桐桐。桐桐教我用蝇甩子编麻花辫,我们在五彩斑斓的院子里玩各种她创造出来的游戏,常常是从中午笑到晚上,直到蚊子在我的腿上咬了好几排包,才想着要不要回屋玩。

她纯朴的乡音时刻感染着我,我喜欢吃她家院儿里的柿子。

到了晚上,我喜欢坐在正在烧柴火的爷爷旁边,那里暖和又有烤火的香气。

不冷的时候,我喜欢搬着板凳去院子里自己坐着,给小蚂蚁堵路,给蚯蚓做实验,数砖头到底有多少个,伴着厨房里炒菜的香气和永远不断的蝉鸣。

爷爷特地为我的到来修了一个洗澡的地方,只不过是在外面,也是确实只能用简陋来形容。花洒像是儿童玩具改编出来的,有一次我洗着洗着隔壁的猫来找我了。

吃过晚饭就早早地回到炕上,先和奶奶看新闻联播,再用不灵敏的遥控器调到奶奶爱看的家庭连续剧。我不常能看懂,却也是津津有味、一集不落。

如今再躺在炕上,盖着多年前奶奶给我买的小猫毯子,也是捉襟见肘了。我试着像从前那样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曾经长达一下午的发呆不觉也变得求之不得了。

本来只想写一句话,又写成了童年的流水账。”

 

怀念之时,不免对曾经最熟悉的歌谣中的辩证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呐

现在上来干什么…’

 

蜗牛背着肩上的负担,将一年爬过大半,才爬到黄鹂鸟出生的地方。

春天,花盛开草生长,黄鹂鸟在鸣翠柳,蜗牛在爬。

夏天,日光明媚热烈,黄鹂鸟放声高歌、享受盎然生机,蜗牛在爬。

秋天,果实丰收落叶金黄,黄鹂鸟品尝葡萄欣赏秋日美景,蜗牛也终于在葡萄落地前一天如愿以偿。

冬天,冰天雪地漫天飞雪,黄鹂鸟南飞并准备迎接下一个春天,蜗牛抱住自己并准备迎接下一轮爬树。

如果,蜗牛不爬树?它会不会在地表享受到四季之美?应该不会,可能会被人一不小心踩死,或被天敌当成饭后甜点。所以爬树是蜗牛唯一归途吗?大部分蜗牛似乎已经认定了这条“蜗生之路”,踏实地踏上为葡萄奋斗的旅程。但总有一些蜗牛,不喜欢吃葡萄,去探索新事物,去完成自己的心中所想。

有人说,如果黄鹂鸟没有先天的本领,以它的心态是吃不上葡萄的。但是,现实里没有如果,本领决定心态,如果黄鹂鸟不会飞,就不是黄鹂鸟,而是另一个勤勤恳恳的蜗牛。而在吃葡萄这条路上,黄鹂鸟永远优于蜗牛。

所以,蜗牛既选择了吃葡萄,就应接受黄鹂鸟优于自己的现实,却不以此气馁。因为蜗牛爬树吃葡萄,从来不是因为怕黄鹂鸟抢走了它的葡萄,而是因为它自己想吃。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就算没有葡萄吃,也不至于觉得自己荒废了一年,至少在梦想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了。因为在这过程中,它的梦想逐渐不再是吃到葡萄,而是爬到顶。就像人活着一开始总带着目标和生命的意义,走到最后,就只剩下活着。活着,就行了。”

 

后来的你怀着充分的写作热情参加了创意写作课程,却日常被作业压垮。直到课程的最后一周,你回想起曾经与我的种种,你恍然写作和记录一直是你的朋友。一个可以帮你分担压力、听你倾诉心事的挚友。

于是你怀着万千感慨,留下这篇与老朋友的独家记忆。

avatar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