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出身于孤儿院的孩子。
孤儿院里的人形形色色,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各种肤色的人——包括我的室友,她比我大3岁,黑皮肤,性格孤僻,不善社交,总是坐在角落里慢慢看书。和别人不同,她从不在老师面前讨好卖乖,也从不在哪些企图领养孩子的参观者面前出尽风头——就像一个透明人。
她已经17岁了,这是她在这里度过的第12年。12年来,她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个个领养走,过上新的生活,唯独她还留在这里。有些女孩没有人领养,不仅是因为年龄太大,也是因为皮肤太黑,棕色的皮肤和卷曲的黑发在别人看来怎么都是个异类。
但是,我知道,相比那些成天在老师和参观者面前争锋卖乖的孩子,她是不同的。她有自己的梦想,和那些人简单的“被领养,走出孤儿院”不同,她要成为一名律师;她也要在阳光下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她的内心充满希望,她知道自己不能将命运托付给一个未来的“领养人”。她知道知识和学历是自己未来的底气。她要进入大学,积攒丰富的学识;她要交到朋友…… 因此,她的上课很用功,学习很努力,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背诵,晚上又会晚睡读报。
一天傍晚,夕阳的暖光爬上窗柩,落了满室碎金。她坐在窗旁,流光落在她棕黑色的皮肤上,烫得发热。孤儿院的房间很简陋,破旧的铁窗靠在墙边,屋内陈设很简单,掉漆的木桌上是几本旧书,和几根快用完的铅笔头。 “我要离开这了。”我率先打破了沉默。
她抬头望向我,逆着光,我看不清她的表情。
“那么恭喜了,愿你以后在新家庭里生活幸福。”
后来,我被一户人家领养,离开了孤儿院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她依然留在那里,从此我们不再联络,仿佛处于两个世界。
不过,没想到的是,我以后还能见到她。
那是一个高档酒会,彼时的她与以前已大不相同,金色丝绸的礼服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嗨”,我走向她,会心一笑。
她先是愣了几秒,随后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是你?”
多年不见,她真的有很大变化,现在的她善于攀谈和交际,举止优雅,谈吐得体。但我能感到,儿时那种亲密无间而相互信任的纽带已在悄然无声中消失,我们彼此已有些生疏。 两周后,她又约我到她家里做客。在聊天中,我知道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如愿以偿,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那样——她成为备受他人敬仰的律师,拿上了高薪水,住上了宽敞的房子。不仅如此,她还融入了白人的社交圈子,每天在俱乐部、网球场、律师所和高档餐厅里来来回回。
可是,当我提到以前孤儿院里的生活时,她的笑容顿住了“哦,那些事实在没什么可谈的,我们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哈哈。”她干巴巴地笑了两声。她不愿提及自己的出身,仿佛那段经历就是她的人生污点,问的时候,她就说,自己已经“摆脱了孤儿院里的陋习,不再是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了。” 那天她送我离开,当看到街头玩耍的黑人孩子时,皱了皱眉头,像是看着什么脏东西一样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