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词的叙事

一个人想要阿尔卑斯山,于是ta吃,ta的世界从此变成了充满怨恨的。

夜幕再一次降临。透过一层层玻璃,能看到窗外的北京,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划过一层层色彩变幻的流云。这是毕业后的第四个年头了,四年前是如何憧憬的站在这里,想着在这座拥挤的城市中成为一个英雄、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场景于她而言已经有些模糊了。她摇了摇头,今天做完工作,就可以休假了吧?轻轻点亮已经息屏的电脑,壁纸随机到一座漂亮的雪山。山顶上,是00:51的电子字体。

不知怎么,她忽然想到了一模时一分没拿到的那道地理题: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其位于瑞士的部分,以秀美的景色和壮丽的雪景闻名,到了雪季,会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题干是什么来着?她只记得,配着材料的图片,也是一座漂亮的雪山。她曾透过不计其数的材料窥探到这个世界上无数鬼斧神工的绮丽,她比当地的人民更加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貌,她可以清晰的说出每一处景色的地貌类型和成因。她只有在课本上,能够抵达这么遥远的地方。

好想去旅行。可看着眼前未完的工作,和已经冷到凝结了厚厚一层油脂的外卖,这个念头被迅速的打消。她感到有些饿了,低头却发现泡面箱里已经空了,看来最近工作确实好忙啊。有多少个这样的深夜,困到神志不清、七荤八素,却仍然要强撑着打起精神,去上演一出不知道有没有结果、被叫做“努力工作就能自由”的骗局。这些日子飞速的掠过,将她打磨成一个光滑的平面,痛苦和快乐来了又去,平缓的快速流过,好像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她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自己,享受、快乐、满足,这些情绪,要等到以后、等到足够努力、等到我有足够的时间才可以。

“最近是怎么了?总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年复一年重复的工作,像陀螺一样不辍转动,从不停息。当她为了生存在城市里劳碌奔波,飞往瑞士的航班上有婴儿啼哭着。她看向窗外的车水马龙,不禁又想着,这些东西有些人生来就有,即使她很努力很努力的追逐,也只能碰到勉强触摸到理想的边缘。

很多很多次的,她会因为自己高考失利、收入平平而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怨恨和不满,如果我多做对一道题,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可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眼看着生活渐成定局。

她下楼取回新点的外卖,打开发现,外卖在路上,或者在店家,就已经冷掉了。少的可怜的肉块上凝结着恶心的肥油,蔬菜蔫巴巴的,看起来不太新鲜。但是饥饿促使着她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这份味道很不尽人意的饭,眼泪忽地开始滑落,悉数跌在冷硬的木质地板上,随后,她双手捂着脸,痛哭起来。

窗外柔柔的灯火陆陆续续地熄灭,城市渐渐进入深夜。工作以来这么多年,她只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妥协。割舍曾经的自我,学会迎合;被磨平棱角,不再以锋利去应对这个世界;不再做无力的争辩,懂得低头不再执拗。

她也曾抱有许许多多的异想天开,小时候幻想自己能考上清华,上了高中才意识到世界的广袤,想着能上个一本就好,可是越来越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断改变的目标,好像也很难做到。最后想的就是,我自己尽力就好…….在一步一步长大的过程中,她永远不断地在改变和妥协。和失利的成绩妥协、和不如意的工资妥协,和冷掉的外卖、到不了的阿尔卑斯山妥协,一步一步的,似乎应当和自己生命的全部不如意妥协。

可是为什么?凭什么?为什么自由的土壤、遥远的天际,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美好,都与我毫不相关?为什么我要困顿在冰凉的泡面、逼仄的出租屋里,终其一生都无法逃离?

她又像从前的几千个凌晨一样,一进门就瘫倒在床上,只是这次更加清晰地觉得,自己的世界整个烂掉。

作者阐述:一篇想要表达疲惫、不安、焦虑的文章,但是好像缺少和一些故事性,整体有些干瘪了。阿尔卑斯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想要得到又得不到的乌托邦,在改动后,我改变了结局,乌托邦就该是理想的、难以抵达的远方。虽然故事的主角到这里似乎走到了生活的死巷口,但是我仍然希望,在她似乎要开始“充满怨恨的”世界里,能有一束光,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低谷时对自己的生命所盼望的那样。

avatar
订阅评论
提醒
3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3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