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采访对象是一位熟悉但又有些不了解的朋友,我们高中两年来课程基本都在一个班,总是互相嬉笑打闹,他是一个真正的“搞笑男”,几个好友在一起,总是他首先把气氛搞起来,他的谐音梗总是能让我们笑的前仰后合,但我并不能说自己很懂他。于是借着采访的机会,我想着去更了解他。
因为我们比较熟,开场直接问他怎么看待情感问题,他也是笑着说“什么情感,正经人谁找展?”后面我让他认真地回答,他慢慢把笑容藏了起来,想了下说到“主要还是互相陪伴吧,高中这阶段,两个人一起也许能更好激励彼此吧。”我没绷住笑他回答的还挺认真,“那必须的!”我接着追问“那你咋不找展?”他有条理的列了三个原因。
我心想这小子这么有条理的回答,真是很少见。我回想到前些日子看到他家人来接他,才知道他有个九岁的弟弟,八卦的我一下子就想到问他家庭有关的事,“我了解到的大部分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会有很明显的偏爱出现,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他回答的很沉稳淡定“那肯定是无法避免的有的,像小时候放了学回家,累了一天就想看个电视,弟弟他非得霸占着,有时候挺无奈的,毕竟是亲弟弟,家长也是时常说让着点他,”“不过也没有你想的那么惨,大多时候弟弟还是挺好的,正所谓’有时候和弟弟玩,有时候玩弟弟’他也在我学习无聊的时候给我了陪伴,总而言之还是挺好的。”
听他提到了学习,我就想起他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与我们眼中的他实质付出的努力并不对等,就问他关于学习的规划,他也认真的回答了我:“高三考完试,我们立马就成新高三了,真得更努力了,之前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过我觉得日后慢慢的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第一次采访对话,对时间把控的不好,原计划二十分钟搞定,却花了近四十分钟,并且有些时候想到一些小八卦就打断着问了他。不过这回采访让我对他单纯的“搞笑男”形象有了转变,他的心思原来也很细腻,并不是平时在班级中所表现出的样子。在后续采访我会更把控好时间,构思好的问题等他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