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问卷

第一重——事发当时的自己 (第一人称为主)

第二重——上帝视角(第三人称);或者你认为有价值的旁人视角(要求有第三人称—结合第一人称)。

 

调查问卷:20分钟

童年时的自己

  • 性格/思维特点

冷漠,不懂事

  • 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表达基本情感

(3)关心的事(事发当时/那段时期)

只有自己

 

爸爸视角

  • 对发生的事的关注程度

非常关注

  • 性格/思维特点

大男子主义

  • 说话(表达)习惯

不喜欢表达情感

 

正文

我的视角

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是一个善良、和蔼的人。他从来没有骂过我,总是耐心地劝我不要去做某件事,当我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下。他还很喜欢陪我玩,他会在冬天自己动手用木板做雪橇,在冰封的湖面上拉着我玩。我知道爷爷是一个很好的人,我很喜欢爷爷,但是我大概只能每个月见他一次,所以也没有培养出特别深的感情。

小学二年级,我得知爷爷生病住院了,所以每周都要去医院看他一次。一开始的爷爷和往常没有太大区别,脸上永远挂着和蔼的笑容。但是后来,爷爷变得越来越臭,他的牙上布满了黑色的斑块,身上插了很多管子,像在吸食他的生命。他的精神也逐渐变差,我们探望他的时间里,他只有一半的时间能保持清醒。我问妈妈爷爷为什么不刷牙,为什么整天睡觉,妈妈说爷爷病了,很痛苦,所以不要打扰他。

过了几个月,爸爸妈妈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知道人死后会离开我们,但是并不理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只是静静地呆在原地,观察大人们的表情,我看出他们很悲伤,好像爷爷的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对很久才能见他一次、不理解死亡的后果的我来说,爷爷的死好像就是轻飘飘的一句话,没有预兆,突兀地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句话。我一直以为死亡离自己很远,但是这天才知道原来死亡就在我身边,可能在我还没想清楚死亡的意义的时候,它就悄然降临了。当我得知爷爷的死讯时,我的大脑是混沌的,我知道我应该感到悲伤,可是我的心情就是很平静,我还想象不到没有爷爷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想象不到没有爷爷的冬天会是什么样,这太遥远、太遥远了,完全没有实感。

我看到爸爸像往常一样出了门,没有任何异样。妈妈却跟我说爸爸在卫生间里哭了一晚上,但他不想让我们看到他哭,他觉得男人不能流泪,不能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所以假装坚强。我不懂他为什么这么做,我认为哭是很正常的行为,不用藏着掖着。

后来,爸爸参加了爷爷的葬礼,妈妈拿爷爷去世的事,拒绝了小学音乐老师让我加入乐团的邀请。当时我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就和老师申请想吹长笛,妈妈知道后觉得加入乐团太累了,就一直想找借口拒绝老师,正好爷爷去世,就趁此机会挽回了我的过失。奶奶养了一条狗,不过它两星期后就死了。我提出再养一条狗,却被家人告诫不要再提这件事。奶奶最后住进了敬老院。

我开始思考死亡的意味。一个人的去世,对他最亲的来说是一种苦难,一种难以走出的绝望,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轻飘飘的一句话。死亡也不只是死亡,它可能会成为各种各样逃避现实和解决问题的借口。

爸爸的视角

听母亲说,父亲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昏倒后,终于愿意住院检查了。我心急如焚,想知道他有没有问题。检查单出来,看到他得的是癌症的一瞬间,我差点晕过去。我赶紧办理住院手续,并且三天两头地去看望他。我爷爷当初就是得这个病去世的,但是现在医疗手段进步了,只要他早点来,早点治病,就能康复。可惜他没有来。他一拖再拖,怀着某种近乎宿命感的悲壮心态面对他的病,一口咬定它肯定治不好。如果真的怎么样都治不好,我是不是也能解脱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这个地步才去医院?我恨,我好后悔,假使我当初多劝劝他,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死亡通知书出来了。他的病情一直在恶化,我早就知道会有这样一天,但是我还是接受不了。他这么善良,为什么不能让他寿终正寝?凭什么要提前带走他?他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没有父亲的生活,要怎么过啊?我辗转反侧,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躲进了卫生间,尽力控制我的啜泣声,但是我无能为力,悲伤淹没了我,我只能不停地哭泣。天亮了,我的眼泪也哭干了,我控制好我的情绪,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家人面前。

不久后就是父亲的葬礼。看到他的棺材,我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歇斯底里的悲伤。我会坚强地活下去,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母亲想养一条狗,我知道她在尝试走出来。我挑了一条泰迪,这种狗比较活泼,可以在她孤独的时候给她带来一些乐趣。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它两星期后就得病死了。母亲非常伤心,好像比父亲死的时候还要伤心。她再也不愿意提起狗的事,也不想再待在这间房子里,因为这会勾起她伤心的回忆。我安排她住进了养老院,她在里面很开心地社交,经常和我分享其他老太太的趣事,我也就放心下来了。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