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清澈,绿意笼人。苏州园林总能给予心灵一种归属感。我不远万里奔赴于她,只为一面;而她默然不语,却早已为这次相遇在此静候了许多年。
且不说景色多美,空气都是极沁人心脾的。竹香淡雅,萦绕身旁;荷香温柔,轻抚鼻尖;就连太湖石之类经雨水冲刷过后都显出一种沧桑沉重的生命气息——那时费尽心力想要记住这气息,然而无济于事,或许右脚迈出拙政园的那一刻它就在我脑海中消散了。鸟鸣声最动人。小心翼翼戳破泡泡时“啵!”的一声恐怕都不及它清脆。唱得再大胆些,自信些吧!不必婉转,不必绵长,只是随心所欲,和着风声,叶的簌簌声而唱。一滴滴水顺着叶片、石尖,或干脆直接从云里凝结而出,落入一小片水洼,敲击水琴,嘀哩作响,为鸟鸣声伴奏。那是专属清晨的歌。游人的脚步声显得多余。
即使南方的空气已经够湿润了,园林中却常能见到自动浇灌装置将鹅卵石小径浸润地泛着石头独有的光泽。蹲下来看石头缝隙间残留的水痕,无限放大、再放大,似乎看到了鱼儿和小溪。那时竟产生了一头扎进那小溪,痛痛快快的游一场的念头。腿有些发麻,遂又站起了身,眼前不免一黑,后又似拉开帷幕般,园林的景色复又呈现在眼前了。浇灌装置的水将薄薄的防晒衣弄湿,紧贴在皮肤上,水珠不断地蒸发,蒸发,飘飘然化作一缕水汽浮到上空,似有把整个人一同牵起来的力。同时被蒸干了的是心火的燥热。这种清凉感或许不比扎进小溪差。
若是绿意太深沉浓厚,也会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园林中却感受不到这种压力。即使绿意浓浓,但绿得是那么鲜活,那么有生命力。枫树少的可怜,但红的极艳,点缀着一片片一排排一层层的绿,又呼应着淡蓝天际一抹橙色的云霞。枝桠间的鸟儿是比我幸福的,爬行于灌木中的蚂蚁、浮在水面的小虫、太湖石沟壑内吐丝结网的蜘蛛亦如是。无牵无挂地生在这里,如果某一天悄然离去,即使不为任何生命所铭记也会是无悔的吧。
在此,不免想起一首诗
“你的眼睛永远明亮,
闪动着初夏蓝眼草的绿色,
那被春天洗涤过的碧绿的野水芹。
二十岁时,没错:
我们以为自己将永远活着。”
我不知初夏蓝眼草的绿是怎样闪烁的,亦未见过被春天洗涤过的碧绿的野水芹。但我的眼睛因苏州园林的绿意而明亮,而有希望——哪怕只是一瞬,也足够。绿带来的从不只是视觉上的感知,它是轻盈的,弥散的,或许又是清凉的,甘甜的。总之,它一直在那儿。不管你相不相信,绿色会永远活着!心若归于此,也不必陷于短暂和永恒这类永远走不出的漩涡了。
单元总结
1、这个单元我们用了2次课在户外游荡(起始课“感官地图”,第二次课照相机游戏)。观察-体验,然后写作。你感受如何? 之后的三次课要求从记忆种寻找切身的体会(四季,自然笔记)。回忆,写作并且思考。你感受如何?
户外游荡活动给我的感觉很神奇。身边是时常的见到的景物,但想要描述时却满脑子都搜罗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从回忆中寻找体会,给我附身于当时自己的机会。任由一些感性又神奇的思绪漫溢。投入进去时,是潜意识牵引着我在写,不再是空洞的我自己在敲字。
2、如果需要概括你和自然的关系,你会怎么说? 这个单元的观察-体验-写作/思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若即若离。可能算是个只有几面之缘的朋友,但和她的回忆在脑海不断淘洗的过程中愈发深刻。
大概是,能放开去思考、去回忆,写我真正想写的,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3、对于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上法,你有什么建议?
希望老师可以像写四季时那样引导着我们,找到感觉后再开始写
对于接下来作为写作者的自己,你有什么想说的?
不要顾虑太多,大胆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