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时候的自我

关于自我

感觉自己小时候比较孤独,因为我小学住宿的原因,平时上学都得走50km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大部分时间家长都没时间送我,一般都是姥姥送我上学,大概这样持续了有5年,相当于从初一到现在差不多,我觉得我的童年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别人的童年似乎和我都不一样,有好多邻居好朋友一起玩,放学有家长接,这些回忆都不属于我,对于我来说,家是冷漠的(因为一些家庭原因),我大概三年级的时候非常不想回家,我甚至想在学校度过周六周日这种想法,但是小时候感觉姥姥在就很安全,陪伴我最多。

细想了一些,我也回忆了细节,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在燕郊台湖我通常得先做门口的公交车到西直门,西直门坐二号线到北京站,北京站有一个公交车(668,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快十年了)到果园环岛(那个站貌似也是八通线能到的地方),这中间大概要花的时间得有3个小时,我印象非常深的一次就是我因为周日晚上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没去学校,周一早上去学校,当天早上5点出发,一直8点卡点到学校,不过幸好没迟到,我印象中一直还浮现着走在那个只有一层平房前的路上,同学们都在往屋里走。当然上学的路上我特别喜欢看窗外,我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繁华喧闹,但是与我都无关,大概我周围的人很少能理解,我没有遇到能同情我的人,我也很少和别人提起这些事,这就要提到八通线了,八通线是高架桥,很高,尤其是传媒大学那里我记得很清楚,旁边很大,但是内边在十年前感觉也挺荒凉的,有种村子县城的感觉(记忆很模糊了),和二三环这里的繁荣根本无法相比。然后八通线设计很奇特,我当时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把四惠东和四惠两个都和一号线设计成换乘站(我小时候会想各种令我不解的事情)。但是姥姥坐火车换乘很累,而且地铁上下换乘也很麻烦,所以有时候会坐地铁,有时候就坐公交,(姥姥很由着我的性子),但是现在的我大概不会再选地铁了,好像失去小时候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或者是一种特别的感觉,(既然想到这里了我还是打算说说),小时候总想着自己未来可以大有作为,成为非常耀眼的人,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即便到了初中我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这样的心态,直到进入高中,我才发现我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hhh,世界观有很大的改变,毕竟每个人都形形色色,无法做到观念统一或者说想法相近,似乎大家都是一颗孤独的恒星罢了,彼此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转互不相干。总感觉自我变化还是很快的,每天都有新的认识和改变,能存着一颗初心非常不容易,小时候天天想去学医,但是当我内心肯定这件事的时候,所有他的议论我都会细听,有时候听到别人说学医的缺点时自己也会动摇,大概自己内心也随着认知的增长而考虑更周全了,而不是小时候凭感觉做事情,得到了更周全的想法却失掉了最原本真实的初心。我越发的活成了大家心目中更加完美的样子,而不是我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大概那个时候我就没有灵魂了,希望自己能真实一点。另外想说一些别的,小时候我很害怕恐惧武力解决问题,因为家长喜欢动手教育,我真的挺反感的,小时候心里边的一些东西果然是不会被时间埋没的,我感觉我一直和家长有隔阂的原因也有这些原因,这种特定环境下生成的我或许更特别吧,hhhh总感觉自己的童年就像战争一样,让人不愿意回忆,如同得了战争后遗症。

avataravatar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