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荡秋千
小时候真的很喜欢荡秋千,大概是写进基因里的喜欢,只要见到秋千就一定会冲上去荡几下的那种。
小区的游乐场里有两个秋千,由蓝色的柱子和黄色的横杆撑起。小时候掉漆的黄色锁链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换成了如今磨蹭得发灰的白色尼龙绳,悬着窄窄的红蓝两色塑料U型座椅,一高一矮。地下交错地铺着一些方形垫子,用黑色塑胶粒一类的东西合成的,表面薄薄地喷着军绿色和暗红色的涂料,已经被磨得褪色。旁边还有两架儿童秋千,那种像座椅样的,坐的时候需要从上面把腿伸进去再坐好。明黄色的身子和亮红色的支撑杆,像番茄炒蛋。
(啊牙白 写了好多无关的东西,马上进入正题。
小时候一起玩的女孩们都很喜欢秋千,于是两架(四架)秋千几乎成了据点一般的存在。夏天放学后在小卖部买一根冰棍,聚在秋千旁边轮流玩,叽叽喳喳地聊着天。不过最喜欢的还是晚上了。有的时候晚上会约小学时最好的朋友一起出来玩。我和朋友分别坐在两个秋千上——我们俩身高差不多,高矮两个秋千换着坐——周围几乎唯一的光源是远处的两盏路灯,散发着惨白的光,像孤岛,不至于被黑暗吞没。
曲腿,伸腿。夏天的晚上并不总是闷热,月光驱走最后一丝热浪,只剩夏夜的虫鸣和清风。月光很亮。耳边和额前的碎发随着流动的空气在脸颊边拂动,有些痒。当然是一边聊天一边荡秋千,没有作业的催促,也没有时钟的提醒。偶尔腿荡得累了会用胳膊和上半身借力,照样把自己荡得老高。在秋千飞上天空的时候闭上眼睛,等待它下落,会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还曾尝试过站在秋千上荡。先站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握着链子,一只脚先踏上秋千,向前推起一些角度。然后两腿屈膝,另一只脚蹬地而起,再双脚一起用力就站上秋千了。借着秋千因重力而向后悠的力,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荡起来了。后面的就是自由发挥,屈膝,或是用脚踝发力,总之要站稳了!速度不会很快,角度不会很大,只是以一个更高的角度,移动地看着世界。(不要说我踩秋千qwq,下来之后会擦干净的!)
随着小学毕业,来到初中,又上了高中,不得不说课业越来越繁重,我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么多闲心花在荡秋千上了。
记得高一网课,又是一个清凉的夏夜。十点多在小区楼下溜达的我看着没人的秋千…犹豫了一下,坐了上去,我觉得它在等我,我没有理由。原先合适的塑料座椅现在坐起来有些硌着股骨,只有把腿用力抬起才不会碰到地面了。这是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的证据吧,我把头发散下来。依然是闭着眼睛荡,向前荡去的时候头发在脑后飞扬的感觉也太棒了,就像散着头发逆风骑车。坐在秋千上的时候,会忘掉书桌上还没解完的数学题。
回到学校后。那是一个段考前的自习课,和朋友去物理教室录完实验视频她有事情就先走了。我在体育馆漫无目的地转了几圈后,脚带着我来到了秋千旁边——那为什么不荡荡呢?因为是上课时间的缘故,四周并没有人,只有白色的秋千和我。视野不断的前后移动,秋千发出吱呀的响声。我荡得不高,思绪飞上了天空,抑或是飞回了多年前那个有明亮月光的夏夜。感觉目力所及的天地短暂的属于我了。很适合放空大脑。
看来荡秋千从小时候的结伴而行变成了如今的独自游戏,也不赖。
荡秋千让人类感到身心愉悦,有益于身体健康。
(一个随手拍 戳视频和我一起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