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春晚,饺子
孩提时期背的诗,大抵都忘光了,但总记得一两句,如若有人提到新年,我肯定会脱口而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楼房里看到别人放的烟花总觉得无趣,一定要亲手去点燃,才觉得新年里有了爆竹声。除夕,冬夜,空旷的广场,我去放烟花。冬日的风自然凛冽,正是考验人的点火技巧。我半跪在地上,用背抵着寒风,先是拈起捻子,然后用一只手包围住捻子,另一只手斜握住打火机,按压。我猜最后,自己点燃了黑夜。
可能是初中,抑或是更早的小学,北京没有了沙尘暴,但是迎来了一抹去不掉的灰色。自那以后,就不怎么让放烟花爆竹了。我算的上是一个乖孩子,起码三观还是正的,既然放烟花对于环境不好,那我便不放了。那时对于过年的期待,便是春晚。记得看过一个肥皂剧,剧里的主人公吐槽春晚的质量越来越差,相约不再看春晚,但还是阴差阳错的都看了春晚,那时便觉得,没了春晚便没了年味。
说来也是奇怪,每年的春晚我都很期待,但我却做到了剧中主角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从来没有看过春晚,我不敢看。
去年除夕,父亲包了饺子。很传统的食物,也很油,我的胃好似也只能吃些清淡的食物,所以心里多少有点抵触。我带着些许忐忑,夹起了一个饺子,把它带到嘴边,那一瞬间,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合适。我有些恍惚,这从小吃到大的饺子,我竟只去学校住了一两年,便忘了它的味道,也才发现,仅是十七岁的我,便也有了“乡愁”。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觉得不尽然。应是年少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因为他们一直无忧无虑,但一个人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失去的代价。
自我评价:结尾感觉没把主旨点出来,写作过程倒是很快乐,感觉大纲列的不是很到位,有点发烧,写成这样真的是尽力了。
订阅评论
登录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