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路窄,注意同行(回忆录终稿)

冤家路窄,注意同行

 

 

刚入小学,我们被各科老师严格地管理着。那时的我们很小很单纯,没有什么主见,老师说什么是好,我们就认为什么是好,丝毫没有怀疑,也从不反对,对各种话更是唯命是从。

 

于是,“学习成绩”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同学好坏的唯一指标。

 

经历一个学期,我有幸成为了这个指标的受益者。得到了许多荣誉奖状,在参加竞选时也占了很大优势。为此,我便以为,只要是做老师要求的事,重复老师说过的话,当好老师的完美复制品,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殊不知,在未来,这将是所有人最痛恨的一类人。

 

还是太过年幼无知,到了二年级,依旧没什么改变,与此同时,竟有了一些压力,总觉得自己必须做一些符合自己形象的事情。在这种自我绑架之下,与同学说话都分外小心,不敢开任何玩笑。

 

直到那次我说出:“我不跟成绩差的人做朋友。”之后,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

 

平时陪我聊天的同学变得越来越少,尽管本来就不多,但我能发现他们在有意的避开我。最严重的是,一个同学竟主动跟我结成了冤家,时不时地攻击、挖苦,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经历这种事。

 

我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了,而且加上年的龄增长,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达出来。我希望有朋友,我害怕一个人的孤单。这些情感,加上那位冤家的不断挖苦,给我带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我敢保证,这绝对算得上是危机了!此后上课无心听讲,下课看着其他的同学聚成几堆,喧嚣不断,自己更是寂寞。

 

朋友,我需要交朋友,想做到这一点,只能靠改变自己。谦虚、包容、倾听。这三个词,是在我跌跌撞撞的几次交友经历后总结出的秘诀,虽说是秘诀,效果却不是很好,这几段友谊逐渐变得无聊起来,慢慢淡去了,不解其原因。

 

那是一个爱偷听父母说话的年纪,一次偶然听见父亲在电话里对陌生人说到:“这事咱没什么可聊的。”本是无心,转念思考了一下,忽然觉得有那么几分意思。“没什么可聊的”,不就是我感到无聊的原因吗?聊着聊着感觉没意思,自然就慢慢疏远了,看来,我得找找聊得来的朋友。

 

我从前不相信什么机缘巧合,但直到那个时候,在我发现那位“冤家”竟然跟我兴趣相似的时候,这种想法崩塌了,崩塌得很彻底。我感觉我们之间一定会通过某种巧合变成朋友的,事实证明,这个巧合真出现了,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可能是初春,又或者是秋末,记忆已经模糊了,不过敢肯定是一次出游。那位“冤家”跟我分到了一组,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也许还在想着怎么挖苦我?有可能,不过我并不像之前那么害怕,抓准这次机会,这次,轮到我“主动出击”了。

 

直接跟他说话自然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在跟其他同学聊天时,有意地提到“舰船”相关的内容,这是我俩共同的兴趣,并且反复提到那本书,现在虽想不起来名字,但我能确定,是经常放在他桌子上的那本。他一定是听到了,我通过余光看见,他罕见的扭过头看着我,仔细地听着我的每一句话。聊天的同学逐渐觉得无聊起来,而我却不知为何,越说越有兴趣,回看当时的画面,我一定显得格外特殊吧。

 

应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马上就要乘大巴车返回的时候,他,那位“冤家”,第一次对我平心静气地说到:

 

“诶,你也看那本书是吗?”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吓到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但机会就在这一刹那,于是我顿了一下,便立刻回到:

 

“啊,是呀。”

 

很害怕,其实我并没有看过那本书,只不过是因为总摆在他桌子上的缘故,名字才记住了,我害怕他突然跟我说一些关于内容的事,要是迎合不上来,就又会变得尴尬起来。

 

好在他只回了一句“哦哦哦”,便点着头从我身边走过去了,脚步有些凌乱,但走得明显比刚才快了。

 

从此,好像两人之间的关系被彻底扭转了, 我也终于可以不再用“冤家”来称呼他了。不过在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之前,经历了至少一整个学年。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彼此间一点点地了解,谈话时的紧张程度渐渐放松,这时就不应该再叫谈话,而是叫真正的聊天了。

 

在我们的友谊之间,仍存在一道坎,是最开始的误会,这使我不得不在放松的同时,暗暗紧绷那根弦。于是,在六年级,我下定决心要把它彻底清除,在一次聊天中,主动提到了很久之前的那件事,解释了自己当时的年幼无知。他好像也一直憋着这件事一样,见我提到,也侃侃地说了许多话,惭愧自己当初的鲁莽、不知礼。说出来,就会有一种神奇的效果,两人立刻就理解了对方,以至于不禁相视而笑起来,这种感觉的笑,我平生第一次经历。

 

现如今,他,是唯一一个与我有联系的小学同学,而且关系仍旧紧密,甚至超越了后来所交的很多新朋友,这使我反复感叹着小学的时光,憧憬着回到那种集体。

 

用单纯结下的友谊,才是最单纯的友谊,那是最保鲜、最宝贵的东西。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