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作品终稿—选择

“叮铃铃”老师口袋中的手机响了起来,“到下课时间了,大家可以离开了”老师的这一句话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好消息,饥肠辘辘的我赶紧走向了食堂,准备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食堂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我站在队伍的末端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食物作为我的午餐。这时腹部传来的饥饿感反而使我的大脑更加清醒,看着窗口里的食物,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如果这些食物能够思考,那么他们看我们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个想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不禁顺着这个思路想了下去……

此时在二楼的某一个窗口中——拉面刚一出现在窗口中,里面的其他食物便都看着他笑,有的说道:“三楼原来就有拉面,怎么会有人在二楼点你呢?”他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冒着热气,仿佛是在吸引着食客。他们又故意高嚷道:“我看你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陪衬罢了。”拉面涨红了脸,就连汤色都变深了一些,他连忙争辩道:“三楼的面算什么,就算他比我好吃一些,但我比他便宜,而且人们在打饭的时候还能少上一层楼”接着便是难懂的话,像“粒子总是趋于能量最低的稳态”,什么“从简原理大于从优原理”之类的,引得大家都哄笑了起来,窗口内充满的快活的气氛。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想发笑,思维的活跃性果然不是能够轻易控制的。不过刚才的这一段小剧场还真是揭示了一些规律,在性价比相似的两个物品中,人们总是会选择更容易获取的那一种。就算是最深奥的物理知识,也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着。

从想象回到现实中,我打了一碗拉面,准备选一个座位坐下。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座位基本上是几个人隔一、两个空位又坐几个人,但又很少出现一个人两侧都没有人。我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别人是怎么选择座位的。在这短短的三十分钟内,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一张桌子人们总是习惯于从两侧坐起。我对这两种现象坐了一个主观的解释,前一种行为可能代表了一种人们源自于内心的忧虑,对孤单的不安和对陌生人的天然排斥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们做出了这种选择。后一种行为也许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希望成为视线的焦点,但同时也不希望自己完全消失在集体中所采取的一种折中方法。

从选择食物和选择座位这两点小事上就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人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就会透露出他的一些内心想法,而这些想法又会作用于实际而成为一种规律。我在中午吃的这一顿饭,仿佛吃出了人生哲理一般,让我不禁感慨万分。

 

订阅评论
提醒
3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3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