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图书十三种方式

在图书馆的一层层书架中穿梭,吸引我目光的是夹在那两本厚厚的大书中间的一本破旧,没有名字的书。它脆弱的外表是我不得不小心将它抽出,原来它叫做《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

封面已经泛黄,背面还有一大块不知所踪,胶带粘贴的痕迹暴露了它饱经沧桑的历史。往右下角一看,“定价0.43元”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书仅仅只要0.43元呢?是我父母的年代?还是更年长?但可以肯定的的是,它一定比我历史悠久。翻开第一页,“毛主席”“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的字样被加粗了,没想到还是一本内涵深刻的书,它似乎在无产阶级的建设上还起到了一定作用。最令我惊讶的,是书中最后一页用胶水贴着一张泛黄的白条,手写着“请于下列日期还书”,这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东西竟真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与之格格不入的是图书馆为了方便记录贴在上面的条形码,为这“小老头”般的书增添了一丝现代感。轻轻翻动书籍,一股原木的清香夹杂着霉味涌入我的鼻腔,但木香远远盖过了霉味,使人有一种身处在一颗千年的古树旁的感觉。随便打开一页,纸张是轻薄的,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将它撕裂,纸张已经显不出原本的白色,令我感到很新奇。仔细阅读里面的文字,讲述的都是关于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语句连贯,内容饱满,完全不想一本只有0.43元的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古代科学家以及相关发明,似乎是为了让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知识,书中讲的很全面,在这本小小的书里,却拥有着强大的知识力量。从梦溪笔谈到赵州桥的建立,从西汉到北宋,它囊括了大大小小的历史与知识,读完后受益良多。但是,对于现在的同学们,它却过于浅显了,现在教育水平早已超过它所可以为我们提供的了,现在看它,不禁又有一丝遗憾。

从以上的观察,不难看出这是一本老书,好像是为了普及知识而发行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大多都不识字也不了解历史,国家为了提高民众文化水平,出版了这样图书来普及知识。在这小小的“身躯”里,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知识与承担着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它与外表最大的不同了吧。它的过去也许可以从一些物质推测,但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着实是我困惑。是继续留在图书馆?还是由于它的落后而被淘汰?也许会成为一本古籍,面对这些想象,我更倾向于它的保留。也许现在的它可能无法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了,但是,它的存在代表了其他书无法代表的意义,它见证了教育成长的历史,拥有这这样的内涵,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正如上文所说,也许这本书作为书的价值已经不是很强了,但是它的其他功能却没有消失。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强烈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个时代。面对这样一本书,它不仅仅可以躺在图书馆,当一个“小老头”,它也可以是见证教育发展的“证人”之一,更可以是新中国文化的基石。

如果没有这本书,图书馆好像也没有什么改变,甚至原本放置它的书架也会变得更加统一,一本又小又破的图书,确实与那些崭新而魁梧的大厚书格格不入。但越是这样,越会发现图书馆中的文化就好像有所缺失,没有了想这本书一样历史悠久的“古籍”,就感觉文化底蕴是消失的,真正有价值的图书馆是少不了这些书作为支撑的。

如果它离开了图书馆,我很希望它是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出现的,它的存在代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作为一件值得骄傲的展品存在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让世界了解这样一个不断在发展的中国吧。

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并不完美的外表下却蕴含着这样深刻的内涵,这就是它深深打动我的一点,如果说一开始写它的原因只是因为好奇,现在我写它更多是因为它的内涵吧。拥有着这样强大的内在,还这么会在意它的外表呢?

跟它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的心情渐渐平静,由刚刚开始的好奇与浮躁转变为冷静与敬佩,这样可以使人真正受益的图书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吧……如果我和它融为一体,也许我会成为一个有内涵、安静的人吧,可能我并不注重打扮,也没有很好的外表,但是我会静下心来做事,做真正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久
最新 最赞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